人是需要教化的,规则、法律都是约束人之行为的工具。
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说的是缺乏认知的纯洁、没有熏染的良知。很多人一旦有了认知、受到了熏染,也就失去了纯洁、丢掉了良知。
比如,很多官员在没有落马之前,都是道德的楷模、行动的典范、事业的标杆。一旦落马,便会将贪婪、淫欲、腐化聚于一身,成为历史的罪人、唾弃的对象。
20多年前,大家在一起调侃时,某校长曾夸赞一位说话结巴,虽然上不了课但却低调朴实的年轻教师,说任何人在面对艳遇时都有可能乘势而上,唯独他不可能。结果,他却很不服气地说:“你……你……说的不……不对,要是有……有……有钱有机会,谁……谁他娘……娘的不想上?”
这就说明,每个人的身体里面,都潜藏着一个躁动不安、蠢蠢欲动的“丑陋”之心。除非,要么他还没有成人,心智并不完全;要么他只是一个素人,没有任何机会。“饱暖思淫欲,饥寒起盗心。” 所以,每个人都是有劣根性的,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修行。
然而,在忙忙碌碌的时光里,你能寻得一片安然清宁的净土、一湾清澈透明的净水、一抹世外桃源的清新么?特别是在负面能量经常略过我们身边的时候,你能够真正放下羞愧和不齿,让自己的情愫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然地流淌吗?
有人总是在说,要学会用淡泊宁静的心境,去应对一切悲喜磨难,做到“荣辱不惊,淡看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笑望云卷云舒从容自若。” 而事实上,在经历了艰辛与泪水、高位与荣光之后,很多人很难守得住那份人之初的本善、高大上的信仰。
孟子云,“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”。意思就是说,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很少一点点,一般人却往往会把它丢弃。如果没有正常有效的教化,人是很容易堕落的。但单单只靠教化就够了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因为,当一个人在遭遇坏的东西侵袭时,即使他再怎么热爱光明,也极有可能被拖进黑暗的隧道。
于是,社会便有了诸多的规范制度、规则法律。它们的作用,就在于对人的行为进行指引和约束、纠正和制裁。再于是,也就有了重拳“打虎”、锐意“拍蝇”,以及“扫黑除恶”的雷霆出击、整顿治理的频频登场。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治理实现了从“治标”向“治本”的迈进。
标本兼治,本立道生。如果,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的话;那么,旅行途中就一定会有失有得。社会繁杂、知易行难。但愿,每个人都能从此文中读出一些滋养,把握好自己的人生、活出自己的精彩!(李吉明)